第80章 (1)
關燈
小
中
大
開府建牙並不是尋常親王能有的權力,這其實就是一個小朝廷了!起碼在大唐,真正之前有這個資格的也就是一個李世民。其他的藩王王府裏頭的官職,正兒八經的那種,其實還是要朝廷任命的,就算是你自己選好了,也要在吏部那邊過一遭,所以,尋常的藩王,本質上來說,是不具備開府建牙的權力的。
而許了開府建牙的權力,立馬就將李悅與其他宗室王爺給區分了開來,之前那些請辭的官員有好幾個立馬就有些懊悔起來,他們之前雖說撈得不少,但是,放在長安,他們的官職其實並不高。畢竟,一個王府的長史,本身也就是個五品而已,他們這些小官,多半都是七品從七品,甚至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小吏,在長安,就算是有給寧王做過屬臣的資歷,但是想要升遷,依舊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可是,若是跟著李悅去嶺南,他們的資歷就很重要了,起碼原地再升一級吧!熬上幾年,再從李悅那裏混一份薦書,再回京城,那也就有了足夠的上升空間了!只是這會兒後悔也來不及了,他們可沒這麽厚的臉皮再去求李悅。
老實說,這個旨意也把李悅嚇了一跳,實在是太優厚了,在朝堂上,也不是沒有反對意見的。畢竟,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開府建牙這種事情,在秦漢的時候,一般都是三公級別的人物,才有這樣的資格,三國那會兒,是個軍閥都能開府建牙了,魏晉的時候,也放開了口子,但是等到南北朝之後,這樣的事情就變得很少見了。
李悅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孩子,居然也能如同年少時候就能摔騎兵解了楊廣雁門之圍的李世民一樣,早早就撈到了開府建牙的權力,這難免叫人有些想法。好在李世民開府建牙那就是在長安,而李悅嘛,都得去嶺南了,閩地是什麽地方,知道的人都知道,那裏就是窮山惡水,山裏面多得是曾經的山越人,山越人真要是往前追溯,也算得上是華夏的圈子,所以始皇帝一統六國之後,也想要征討南越,只是,時間長了之後,三越跟中原其實也是有著許多代溝的。總之,閩越那邊,在大家看來,就是犄角旮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也就是到了後來,海貿發達之後,泉州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閩越的重要性才被人註意到了,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重視的還就是港口,其他地方嘛,那就呵呵了、
既然人家都要去閩越那邊了,那裏朝廷就算是想要補貼一二,也是鞭長莫及,所以,給個開府建牙的特權,也就算不得什麽了。李悅能夠主導的也就是自個王府的衛隊而已,他總不能跟李世民一樣,還搞個什麽玄甲鐵騎出來吧,別的不說,嶺南那邊就算是想要征兵,也沒那個條件,真當那些越人是軟柿子嗎?
絕大多數藩王都不會羨慕李悅的這個權力,他們寧可在膏腴之地醉生夢死,也不想要跑到蠻荒之地篳路藍縷。當然,也有羨慕的,比如說是李忠。李忠如今也封王了,被封為梁王,授梁州都督。但是,他這個梁王卻純粹就是被架空了的那種,只能在自己王府裏頭自娛自樂。他在知道了李悅的特權之後,簡直羨慕得眼紅,艱苦一點的地方他不怕,畢竟,再艱苦,總歸能有足夠的自主權,不像是如今這般,李忠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歷朝歷代,被廢的太子哪有好下場呢?他雖說是主動遜位,但是,他的身份就註定了他要被人防範忌憚。因此,即便是心裏頭羨慕,很想要上書說,我也願意去偏遠窮困的地方,都不要什麽開府建牙,你給我一個正常藩王該有的體面就行。但是,他卻不可以,因為他稍微有點異動,說不定就要被人解釋成心懷怨望,到時候,那真的是求告無門了!
跟李忠想法差不多的還有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這位當年可是曾經受封雍王,雍州牧的,上一個被封為雍王的還是李泰,可見他曾經也是頗為受寵的,但是,蕭淑妃被貶,後來直接被武後賜下一根白綾勒死之後,李素節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被貶為申州刺史,但是同樣只是個名頭而已,可以說,在申州,他就是被軟禁的對象,連同府裏頭那些下人都敢不將他放在眼裏,畢竟,若是蕭淑妃還活著,這位或許還有翻盤的餘地,但問題是,蕭淑妃死了,連個吹枕頭風的人也沒有,李治膝下自然有武後所出的幾個兒子承歡,時間長了,哪裏還記得李素節呢?可惜的是,他們純粹是屬於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既然他們曾經從中得到了好處,如今失敗了,自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行。像是他的兩個姐姐,如今處境比他還艱難呢,作為男丁,他起碼還有個屬於自己的容身之地,他兩個姐姐如今甚至還在掖庭呢!掖庭那種地方,住著的都是什麽人,被沒入掖庭的罪官女眷,還有就是被廢的妃嬪一流,到了那裏的,哪裏還有翻身的,那邊就算是有許多宮人服役,也不會伺候兩個有名無實的公主,甚至,她們想要好好活著,也得跟著做一些事情,比如說舂米搗衣什麽的。
李悅跟這些人幾乎沒有什麽交集,自然不會去理會他們的處境和想法,李治給他的時間很寬裕,他可以帶走願意跟著他走的佃戶部曲,另外,寧州那邊,許多東西他也可以帶走。嶺南的夏天是最容易讓人生病的季節,濕熱的空氣,肆虐的蚊蟲,還有各種瘴氣,這個季節過去,危險性也最高。就算是李悅覺得自己不會有什麽問題,卻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他如今年紀還小,以後日子還長著呢,現在就因為水土不服之類的緣故掛掉,豈不是白白重活了一回?
因此,李悅慢條斯理地準備著各種就藩所需要的東西,打算等到天氣涼快一些再出發,到那個時候,嶺南的氣候也會變得適宜很多,搬遷過去的人自然也能很快適應下來,不至於有太多的人口損失。不過,秋天過去,就得準備好足夠的糧食還有其他的必備物資,要不然的話,錯過了耕種的季節,到了那裏,移民們吃什麽,穿什麽?
好在李悅是真的有錢,他人還沒去,就先下了訂單,嶺南雖說自個已經開始種稻了,不過,這其實還處在培育稻種的階段,畢竟,李治想要將占城稻推廣到整個南方甚至是氣候合適的北方,需要的稻種肯定不是一個小的數目。這年頭已經有了篩選糧種的意識,會在前一年的收獲之中選擇更加飽滿的作為種子,以嶺南如今的耕種面積,想要湊齊足夠的稻種怎麽著還得一段時間才行。
不過,水稻本來也是中原南方正常種植的作物,無非就是比占城稻生長周期長,而且產量也低於占城稻而已,南方其實多年之前就已經廣泛種植水稻,那邊很早就開始食用稻米了。李悅也很懷念稻米的味道,可惜的是,長安這邊的主食不是粟米就是面食,稻米雖說也有,但是終究數量並不多。寧州更是如此,那邊就算是正處在黃河流域,那也是旱田多,水田少,哪怕李悅到了之後,花了不少錢疏通河道,開挖水渠,但是,大家還是習慣於種植粟米,麥子,而不是水稻。這也是正常的事情,在後世,哪怕全國各地大米的價格都差不多,北方人依舊覺得只有面食才能填飽肚子,大米飯什麽的吃下去一點感覺都沒有。當然,南方也是一樣,吃慣了大米的人,也覺得面食只是調劑,主食還得是米飯。這種飲食方面的風俗不是短時間能夠改變的,所以,李悅自然也不會多去幹涉。
不過,他自個要去嶺南了,自然是要讓自己吃點順口的。他直接叫人去江南采購了大批量的稻米,命人運送到閩地,另外,李悅府上還開始了大采購,在寧州,在長安,在嶺南,各種李悅覺得可能用得上的東西都買了一大堆,直接命人先運送過去。
之前從未有藩王封到嶺南,因此,那邊自然沒有王府,就算是閩越也曾經有過王國,但是這麽多年下來,也早就因為戰火之類的緣故破敗了,估計裏面的建築材料都被人拆走了。李悅看了一下地圖之後,便打算在泉州那邊建立閩王府,不過在這之前,只能先住在那邊的官邸。
這般一想,寧州那邊的寧王府修建就顯得有些浪費了,從修好開始也沒真的住幾年,也不知道之後便宜了誰!
閩地那邊的王府建造,現在也就是先購買各種建築材料,南方的建築跟北方肯定是有很大區別的,別的不說,北方蓋房子起碼不要考慮臺風。李悅上輩子去武夷山之類的地方旅游過,但是也沒見過什麽特色古建築,所以也搞不清楚這房子應該怎麽建,因此,還是等到了地方再說吧!
總之,李悅如今就是在大把撒錢,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今年順利度過,以後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了!
李悅這邊花錢花得讓許多人都在暗地裏頭盤算這些年李悅到底賺了多少錢,甚至李治都有些懊惱,覺得不該將李悅分封出去,留在長安專門給皇室賺錢多好呢?別以為皇帝就不缺錢了,沒錢的皇帝,說話都不響亮!像是明朝那會兒,崇禎皇帝那算是文人專門教導出來的,滿腦子的理想主義,別看這位很多時候不靠譜,身上還是有著很多優良品質的,起碼他非常簡樸,勤政,為了國事,那真的是殫精竭慮。但是,再如何,也架不住他沒錢,朝廷也沒錢,偏偏那時候又遇上大明風雨飄搖的時候。朝廷沒錢裁撤那些驛站的小吏,李自成被裁掉了,無處可去養不活自己的李自成就揭竿而起了。那段時間農民起義之所以此起彼伏,根本沒法鎮壓,不僅是因為那些率兵的將領不給力,也是因為財政沒錢,沒錢就沒法賑濟那些災民,他們又不能真的如朝中袞袞諸公的意,做什麽安安餓殍,為了填飽肚子,自然是要奮力一搏的。
李治想要成就勝過自個父祖的功業,自然也是缺錢的,現在打突厥,回頭要打高句麗,吐蕃那邊自然也要打,這年頭打仗多半都是虧本的買賣,所以,別以為如今國庫內帑讀很充盈,就以為沒問題了,等到真的打起來了,你就會發現,多少錢也不夠花。別的不說,你這邊嘩嘩的錢財要花出去,而繳獲的東西卻很難變成真正的錢財,這就非常坑了。當然,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對外戰爭最虧的地方其實在於,你就算是地方打下來了,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法真的占領,回頭還是得冊封那些土人。這也是為什麽之前朝堂上其實有很多主和派的緣故,主要還是打仗不劃算。當然,如今情況不一樣了,大批的人在棉花種植上頭嘗到了甜頭,已經有人琢磨著是不是能在漠南種棉花了。就算是漠南不要,西域也是要的。而想要真正控制西域,漠南就得抓在手裏,要不然的話,三五不時的就有胡人過來打秋風,誰也受不了這個。因此,如今整體上大家還是想要打仗的。如今想要征討西域的比較多,反倒是高句麗那邊,大家對此興趣不大。畢竟,一直以來,大家固有的印象就是遼東苦寒,雖說能夠耕種,但是一年也就一季,因此,許多人覺得不稀罕。他們可不會考慮高句麗那邊的戰略地位,還有地緣政治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只會看短期的利益。
李治如今已經有一定的資格不去考慮下面人的想法,但是,光是有想法不行,你得有錢!以前對於李悅賺了多少錢,李治其實也沒有直接的印象,之前讓李悅封到寧州,他是減了李悅不少稅的,而且,大唐的稅制裏頭,商稅其實標準很不統一,並沒有針對各行各業有統一的稅率,而李悅嘛,之前簡在帝心,就算是他沒偷稅漏稅的心思,但是下面的胥吏沒事也不會為難李悅不是,因此,李悅的幾個產業幾乎都是按照最低的稅率還打了折扣來的,即便如此,每年的稅收也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數字了。但是歷朝歷代收稅,誰也不會看你的利潤,而是看你的營業額,李悅搞出來的東西,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中利潤如何,所以,如今看到李悅遍地撒錢的架勢,便是李治都嚇了一跳。
“聖人是不是後悔了?”武後對於李治已經非常了解了,一看李治的神情就知道他是什麽想法。
李治也不隱瞞,扼腕道:“之前都說十五郎是財神,但是誰也沒想到,十五郎居然這麽能掙錢啊!”
武後笑道:“那也是在他毫無掣肘的情況下,真要是叫十五郎入朝打理,那可就不一樣了!”武後都不用說透,李治就明白過來。朝廷做事,很多時候是不能考慮利潤的,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各方面的權衡,而皇家也是一樣。李唐皇室同樣是一個人事非常臃腫的機構,每年都有大筆的開銷,你以為那些奴婢都會老老實實為你效命,實際上,這裏頭同樣有著大量的利益,你若是不給下面的奴婢足夠的利益,光是憑借一個名義,他們可不會真的效忠於你!這天底下哪有憑空而來的忠誠,皇家的家奴也是一樣,跟著你都不如給鄉下土財主做奴隸,那麽,他們對你能有幾分忠心呢?真要是憑著身份就有忠心,那麽唐朝中後期,也不至於幾個皇帝都受制於宦官了。
李治搖了搖頭,說道:“十五郎現在年紀也太小了,回頭啊,若是他在嶺南那邊幹不下去了,就讓他入朝吧!”
武後卻對李悅非常樂觀,說道:“十五郎做事,從來都心裏有數,他既然選了嶺南,自然不會沒有把握,要不,我與聖人打個賭,如何?”
李治擺了擺手,說道:“罷了罷了,這個有什麽好賭的,朕自然也都是盼著十五郎好的!若是十五郎能夠將嶺南治理好,那麽,我大唐也能少一個麻煩!”
武後沒有給興頭上的李治澆什麽冷水,李悅若是真的在嶺南站穩了腳跟,並且將嶺南開發了出來,李治在朝的時候,自然不會忌憚李悅,可是日後如何,可就不好說了!
不過,做皇帝的人,雖說嘴上都說什麽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但是實際上,大家心裏的想法也都差不多,那就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兒孫自有兒孫福,就算是未來嶺南跟中央對立,都是自個的兒孫,肉爛在鍋裏,也不會便宜了別人,所以,武後也便不再多說什麽。
看著李悅財富眼紅的人大有人在,但是這個時候,傻子也不會沒事跟李悅對著幹,人家馬上都要去嶺南了,你再如何,難免要在聖人那裏留個壞印象,另外,其他人也要質疑你的人品,與其這般,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先好好撈上一筆,畢竟,嶺南那邊堪稱是一窮二白,需要的東西多著呢,只怕未來幾年,都有好些東西要從外界購買,這會兒正該跟閔王交好,先將那些賺錢的訂單拉到自個家裏來,說不得,回頭等到閔王在嶺南搞出什麽好東西之後,自家也能占個先手!另外就是,萬一以後自己或者是自家親戚倒黴,被流放到嶺南,到時候還得指著閔王混日子呢!
因此,李悅發現自己如今在朝野上下,人緣一下子好了很多,一說自個缺了什麽,其他人一個個爭先恐後地給自己想辦法。不過是大半個月的時間,李悅就發現,先期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居然已經都集齊了。
李治對李悅也的確是頗為照顧了,一些需要從關中運輸過去的物資,李治直接就命沿途官府幫忙護送,免得路上遭遇什麽意外。
李悅這邊一切頗為順暢,可是,草原上阿史那賀魯就過得非常糟心了,之前他拋下了絕大多數的部下,只留了王庭的親衛還有自個的心腹逃回了草原,頓時在草原引起了很大的怨憤。別說是草原了,就算是在中央集權多年的中原,皇帝要是拋下了自己忠心的軍隊,只帶著貼身的侍衛逃跑,就算是斷後的人是自願的,那些士兵的家人也是會怨恨的。當然,一般情況下,中原出現這種情況,多半也會給予足夠的撫恤,可是,阿史那賀魯就算是有心,但是他能拿什麽去撫恤呢?
草原的經濟結構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時候,抗風險能力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農戶。草原上的風雪,會傳染給牛羊的口蹄疫,還有風沙,蝗災,幹旱之類的,都會造成大片的牲畜死亡,這些對於牧民來說,就是可怕的災難。現在麻煩的地方在於,跟著阿史那賀魯前往中原的都是親近王庭的精銳,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各個部族的中堅,失去了他們的保護,那些部族就暴露在了草原上其他實力尚存的部族眼中,在他們那裏幾乎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阿史那賀魯倒是想要趁機吞並幾個部族,但是,如果他只是普通的部族首領的話,這種事情自然是當仁不讓,偏偏他立了王帳,建了王庭,那麽,最基本的公平就得保證,因此,他起碼也得確保這些失去了大量精銳的部族能夠存活下去,即便不得不付出一些草場的代價。
可問題是,他自個損失也很慘重,如今的實力自保都未必能來得及,何況是給其他部族施以援手。要不是他姓阿史那,以及在草原上,血統論其實比中原還要嚴重得多,他這會兒都要直接被人取而代之了。饒是如此,草原上姓阿史那的人還有不少,他們一個個也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要不是聽說了唐軍已經在集結的消息,生怕自個前頭剛剛幹掉了阿史那賀魯,後腳就被大唐給幹掉,這會兒阿史那賀魯就已經倒黴了。
大唐如今也在抓緊時間,冬天的時候,草原上的氣候可比北方還要惡劣,倒不僅僅是寒冷,而是風雪會讓人迷失方向。而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對於軍隊來說,也是死路一條,所以,按照朝廷的部屬,必須要在第一場大雪下來之前,深入草原,直搗王庭,將阿史那賀魯俘虜,帶回長安太廟獻俘,以彰顯大唐的武功。
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只能等到來年了。之所以中原王朝對付草原上的民族一直很難真正取得主動權就是因為這個,比起有著自個的城池作為基本盤的中原王朝,草原民族的機動性實在是太強了,他們隨時可以跑路,一旦跑了,隔個一段時間,說不定他們就能卷土重來!
房遺愛這會兒就在程知節賬下,程知節對他也很照顧,畢竟是故人之子,老實說,比起房遺直,程知節其實更欣賞房遺愛一些。別的不說,房遺愛腦子其實很活泛,不像是房遺直,這家夥其實是個有些古板甚至是刻板的性子,他作為梁國公的繼承人,其實按照他的出身,也該早早入仕為官,但是,當初房遺愛能夠以駙馬都尉的身份,連續幾次,都能占據一個肥缺,而房遺直呢,卻是沒撈到過這樣的好處,由此可見,在李世民那裏,房遺直雖說不至於是爛泥糊不上墻,卻也絕對算不上什麽俊傑。
程知節在外頭的名聲素來就屬於那種魯莽粗疏的類型,這是他的保護色,這麽多年來,開國功臣中獲罪的不少,像是尉遲恭,當年也算是為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別的不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其實都是他親手殺的,另外,威逼李淵的時候,尉遲恭也在現場,因此,貞觀年間,尉遲恭卻一直表現得非常低調,後來更是借口自己學道煉丹,自個在家裏折騰,根本連自個的府邸都不出,以至於如今朝堂上幾乎就將尉遲恭給忘得幹幹凈凈。而程知節呢,玄武門的事情,他幾乎就沒參與,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李世民對他的信重,一直到李治登基,程知節某種意義上,比李績更得李治的信任,因為大家都覺得這貨是個粗人,沒那麽多精細的心思,因此,根本不覺得他可能會威脅到王權。
而房遺愛呢,這家夥某些地方跟程知節也有些相似,小錯不斷,大錯不犯,以前的時候還是個楞頭青,程知節一度覺得這貨會倒黴。但是,後來簡直跟開竅了一般,在關鍵的時候抱對了大腿,之後只要不犯軸,以後前程都不會差。
程知節這邊,兒子倒是不少,但是真正還算是有出息的其實也就是程懷亮,程知節年紀大了,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個精力的衰退,他如今打仗還打得動,但是再過幾年,他就算是想要再披掛上陣也不能了,不說是體力,只怕腦力都跟不上。他再也無法庇護自個的子孫,所以,他需要給兒子結下一點善緣,日後若是有什麽問題,兒子可以跟對方守望相助。
程知節選來選去,發現最靠譜的還是房遺愛,這小子如今有了孩子,人也穩重起來,以後就算是為了自個兒子,也不會去摻和那些要命的事情了。當年杜荷之所以倒黴,無非就是因為他還沒有孩子,沒有多少牽掛,然後就將自個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了明明其實沒有太多勝算的李承乾身上,要是他有了兒子,你看他還敢不敢這麽莽撞!別的不說,就算是投靠李承乾,也不會將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搭上。李世民或者不會殺自個的親女兒,但是一個外孫,李世民的屠刀還是足夠鋒利的。就算是李世民不殺,但是一個罪臣之後的名頭,日後也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
所以,哪怕知道房遺愛這貨就是來混軍功的,將來不會繼續從軍,但是起碼這小子看得清,知道這個世界上,軍功的重要性。他如今身上最大的汙點就是當年跟高陽公主一起與房遺直爭奪爵位,而若是有了軍功,稍微運作一下,他就也能封一個爵位,如此,以前的汙點就能抹掉大半,他也不用繼續憑借著高陽公主的面子,就能在朝堂上立足!朝堂上那些官員,不怕你有黑歷史,真要是都選什麽道德完人做官,那只怕朝堂上就留不下幾個人了,關鍵問題是你得有用,哪怕你只會拍馬屁呢,皇帝也是需要幾個能拍馬屁的禦用文人的。
房遺愛臉皮厚,拉的下臉,豁得出去,這樣的人,在朝堂上混上幾年就能出人頭地,他欠缺的不過就是一個不錯的軍功作為敲門磚而已。程知節自己已經貴為盧國公,再立下什麽功勞,最多也就是多加幾戶食邑,蔭封幾個子孫而已,其實無傷大雅,而若是能給老程家拉攏一個得力的盟友,那麽,日後有什麽事情的時候,起碼有個能夠施以援手的人。
因此,程知節對房遺愛那真叫一個不吝指點,恨不得手把手地告訴他,怎麽樣才能混上足以封爵的軍功,用程知節的話來說,他當初也就是個縣尉之子,壓根沒學過什麽兵法之類的,跟著自個老子也就是學了幾手馬槊功夫,他能混到今天,一方面是立場堅定,總能找準合適的投靠對象,一方面就是他運氣好,總能夠抓住機會。
“賢侄啊,俺老程呢,這輩子就是這樣,三分是本事,還有七分,主要就是運氣!”程知節蒲扇大的手拍得房遺愛臉都苦了起來,“你小子呢,一看就是個有運道的,你好好聽我的,說不定你就能擒拿到那個什麽阿史那賀魯了!對了,你認識那貨是誰的吧?”
房遺愛訕訕地說道:“侄兒不敢奢望這等大功,只要能作為先鋒,率先攻入王庭,侄兒就滿足了!”
程知節又是哈哈一笑:“賢侄盡管放心,只要俺老程趕到,定然教你做這個先鋒!”
房遺愛為了自家的未來也算得上是在殫精竭慮了,高陽公主卻是在長安日夜擔憂。剛開始人走的時候,高陽公主還能當做是他就是準備走個過場,糊弄個軍功回來,但是等到之後跟房遺愛通了幾次信之後,高陽公主就有些不放心了,多年夫妻,就算是一開始有些磕磕巴巴,時間長了之後,大家也有了足夠的了解和默契,只聽房遺愛身邊的隨從說的幾句話,高陽公主就知道,房遺愛這次抱著的決心。高陽公主頓時就擔心起來,只是她總不能跑過去跟房遺愛說,我是公主,你只管吃我的軟飯就行!事實上,這些公主除非是自個養面首,在她們心裏,其實面首就跟男人的小妾一樣,只需要長得好,能討自己歡心就行,但是對丈夫,但凡是有點感情的,都不會希望丈夫是什麽只知道混吃等死的窩囊廢。
京中之所以不少公主跟駙馬關系不睦,其實也是因為駙馬不合她們的心意。她們作為公主,自然希望自個的丈夫就算不是什麽英雄豪傑,怎麽著也該是個翩翩公子,總得有些閃光之處。但是呢,這些駙馬原本就是一幫二代甚至是N代了,富貴了這麽多年,一般也是長於婦人之手,就算原本還有幾分聰明,但是從小嬌生慣養,家族也不強求他們一定要讀書習武,尋一個前程,因此,這些駙馬多半其實都比較平庸,這難免叫這些公主覺得不滿,自己金枝玉葉,嫁什麽人不行,結果搞到最後,選的居然是這樣的貨色。心氣不平之下,這些公主會作出什麽樣的事情都可以理解了。
高陽公主一直以來跟房遺愛關系不錯,她之前要謀奪梁國公的爵位,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委屈,堂堂最受寵的公主之一,最後嫁的就是個不能襲爵的次子,叫高陽公主很難心平氣和,另一方面也是為房遺愛委屈,就因為是次子,就啥也撈不著,所以,她才頭腦發熱,幹出那樣的事情來。之後卻是害得房遺愛連原本的差事也丟了,高陽公主雖說看著是個飛揚跋扈的性子,其實心裏頭還是有些心虛的,只不過驕傲慣了的她從來不會表現出來而已。
原本高陽公主都覺得房遺愛就這樣做一個富家翁她也能心滿意足了,結果房遺愛居然是個心氣高的,想要靠著自己出人頭地,高陽公主一邊覺得憂心,一邊又覺得驕傲。
高陽公主不是什麽喜歡佛道的性子,以前去什麽道觀寺廟,其實都是去玩的,對於什麽神佛一流並沒有多少虔誠,無非就是順帶拜一拜而已。如今丈夫人在草原,高陽公主也不能免俗,更是大手筆地給長安的那些道觀佛寺都添了香油錢,祈求神佛保佑房遺愛能夠平安歸來。
如今和離在家的新城公主也被她拉過去好幾次,還說什麽順便幫新城公主求一求姻緣。新城公主對此不感興趣,她如今對於什麽姻緣並不感興趣,一個人的愛其實是有限的,新城公主的愛已經給了長孫詮,在短時間內,新城公主沒有足夠的力氣再去愛一個人了。何況,所謂一嫁隨父母,再嫁由自身。新城公主若是不想,其實李治那邊也不會強求。起碼如今朝堂上也不存在需要李治用新城公主的婚姻去拉攏的人,他就算是再給新城公主賜婚,初衷只怕也是為了新城公主好。
新城公主如今見識得多了,她的世界不再只是兄長還有家庭,她覺得自己應該更多地為自己而活。因此,在高陽公主說什麽要為新城公主求姻緣之後,新城公主就對什麽道觀佛寺敬謝不敏了!其實不僅是高陽公主,其他那些公主甚至是李治也會旁敲側擊她的想法,很多都覺得她應該再嫁。這讓新城公主非常心累,難不成作為女人,哪怕是公主,除了嫁人之外,就沒別的出路了嗎?
新城公主擔心在自個府上也能遇到上門催婚的,思來想去,發現只有在李悅這裏,沒人會問她再嫁想要選個什麽樣的人,因此,新城公主幹脆就跑李悅這邊來了。
李悅還在為了嶺南的開發做計劃,雖說人還沒到,但是大致的計劃得先做一下,他從李治那裏弄到了嶺南的輿圖,自個在王府搞了個沙盤,然後就看著沙盤琢磨什麽地方適合幹什麽,然後做上標記。
新城公主到的時候,李悅還在那裏擺弄那個有些簡陋的沙盤,新城公主倒也沒有吃驚,實際上,沙盤這個東西很早就有了,據說漢朝的時候,就用米粒做成沙盤做軍事推演,不過沙盤這東西攜帶不容易,而且,這年頭的測繪技術也很一般,能夠在沙盤上做的記號,其實在地圖上也能做,這年頭軍方也沒有用沙盤推演的習慣,所以,這玩意並不多見。新城公主之所以不吃驚卻是因為沙盤這玩意其實在另一方面用得很多,也就是建築方面,唐朝這會兒要建造什麽宮殿之類的,很多時候就會先做出一個模型什麽的出來,樣子就跟沙盤有些類似,當初李治給新城公主修建公主府的時候,她就見過,如今無非就是將閩地化作了沙盤而已,因此,她並不以為怪,而是湊了過來,看著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而許了開府建牙的權力,立馬就將李悅與其他宗室王爺給區分了開來,之前那些請辭的官員有好幾個立馬就有些懊悔起來,他們之前雖說撈得不少,但是,放在長安,他們的官職其實並不高。畢竟,一個王府的長史,本身也就是個五品而已,他們這些小官,多半都是七品從七品,甚至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小吏,在長安,就算是有給寧王做過屬臣的資歷,但是想要升遷,依舊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可是,若是跟著李悅去嶺南,他們的資歷就很重要了,起碼原地再升一級吧!熬上幾年,再從李悅那裏混一份薦書,再回京城,那也就有了足夠的上升空間了!只是這會兒後悔也來不及了,他們可沒這麽厚的臉皮再去求李悅。
老實說,這個旨意也把李悅嚇了一跳,實在是太優厚了,在朝堂上,也不是沒有反對意見的。畢竟,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開府建牙這種事情,在秦漢的時候,一般都是三公級別的人物,才有這樣的資格,三國那會兒,是個軍閥都能開府建牙了,魏晉的時候,也放開了口子,但是等到南北朝之後,這樣的事情就變得很少見了。
李悅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孩子,居然也能如同年少時候就能摔騎兵解了楊廣雁門之圍的李世民一樣,早早就撈到了開府建牙的權力,這難免叫人有些想法。好在李世民開府建牙那就是在長安,而李悅嘛,都得去嶺南了,閩地是什麽地方,知道的人都知道,那裏就是窮山惡水,山裏面多得是曾經的山越人,山越人真要是往前追溯,也算得上是華夏的圈子,所以始皇帝一統六國之後,也想要征討南越,只是,時間長了之後,三越跟中原其實也是有著許多代溝的。總之,閩越那邊,在大家看來,就是犄角旮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也就是到了後來,海貿發達之後,泉州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閩越的重要性才被人註意到了,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重視的還就是港口,其他地方嘛,那就呵呵了、
既然人家都要去閩越那邊了,那裏朝廷就算是想要補貼一二,也是鞭長莫及,所以,給個開府建牙的特權,也就算不得什麽了。李悅能夠主導的也就是自個王府的衛隊而已,他總不能跟李世民一樣,還搞個什麽玄甲鐵騎出來吧,別的不說,嶺南那邊就算是想要征兵,也沒那個條件,真當那些越人是軟柿子嗎?
絕大多數藩王都不會羨慕李悅的這個權力,他們寧可在膏腴之地醉生夢死,也不想要跑到蠻荒之地篳路藍縷。當然,也有羨慕的,比如說是李忠。李忠如今也封王了,被封為梁王,授梁州都督。但是,他這個梁王卻純粹就是被架空了的那種,只能在自己王府裏頭自娛自樂。他在知道了李悅的特權之後,簡直羨慕得眼紅,艱苦一點的地方他不怕,畢竟,再艱苦,總歸能有足夠的自主權,不像是如今這般,李忠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歷朝歷代,被廢的太子哪有好下場呢?他雖說是主動遜位,但是,他的身份就註定了他要被人防範忌憚。因此,即便是心裏頭羨慕,很想要上書說,我也願意去偏遠窮困的地方,都不要什麽開府建牙,你給我一個正常藩王該有的體面就行。但是,他卻不可以,因為他稍微有點異動,說不定就要被人解釋成心懷怨望,到時候,那真的是求告無門了!
跟李忠想法差不多的還有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這位當年可是曾經受封雍王,雍州牧的,上一個被封為雍王的還是李泰,可見他曾經也是頗為受寵的,但是,蕭淑妃被貶,後來直接被武後賜下一根白綾勒死之後,李素節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他被貶為申州刺史,但是同樣只是個名頭而已,可以說,在申州,他就是被軟禁的對象,連同府裏頭那些下人都敢不將他放在眼裏,畢竟,若是蕭淑妃還活著,這位或許還有翻盤的餘地,但問題是,蕭淑妃死了,連個吹枕頭風的人也沒有,李治膝下自然有武後所出的幾個兒子承歡,時間長了,哪裏還記得李素節呢?可惜的是,他們純粹是屬於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既然他們曾經從中得到了好處,如今失敗了,自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行。像是他的兩個姐姐,如今處境比他還艱難呢,作為男丁,他起碼還有個屬於自己的容身之地,他兩個姐姐如今甚至還在掖庭呢!掖庭那種地方,住著的都是什麽人,被沒入掖庭的罪官女眷,還有就是被廢的妃嬪一流,到了那裏的,哪裏還有翻身的,那邊就算是有許多宮人服役,也不會伺候兩個有名無實的公主,甚至,她們想要好好活著,也得跟著做一些事情,比如說舂米搗衣什麽的。
李悅跟這些人幾乎沒有什麽交集,自然不會去理會他們的處境和想法,李治給他的時間很寬裕,他可以帶走願意跟著他走的佃戶部曲,另外,寧州那邊,許多東西他也可以帶走。嶺南的夏天是最容易讓人生病的季節,濕熱的空氣,肆虐的蚊蟲,還有各種瘴氣,這個季節過去,危險性也最高。就算是李悅覺得自己不會有什麽問題,卻也不可能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他如今年紀還小,以後日子還長著呢,現在就因為水土不服之類的緣故掛掉,豈不是白白重活了一回?
因此,李悅慢條斯理地準備著各種就藩所需要的東西,打算等到天氣涼快一些再出發,到那個時候,嶺南的氣候也會變得適宜很多,搬遷過去的人自然也能很快適應下來,不至於有太多的人口損失。不過,秋天過去,就得準備好足夠的糧食還有其他的必備物資,要不然的話,錯過了耕種的季節,到了那裏,移民們吃什麽,穿什麽?
好在李悅是真的有錢,他人還沒去,就先下了訂單,嶺南雖說自個已經開始種稻了,不過,這其實還處在培育稻種的階段,畢竟,李治想要將占城稻推廣到整個南方甚至是氣候合適的北方,需要的稻種肯定不是一個小的數目。這年頭已經有了篩選糧種的意識,會在前一年的收獲之中選擇更加飽滿的作為種子,以嶺南如今的耕種面積,想要湊齊足夠的稻種怎麽著還得一段時間才行。
不過,水稻本來也是中原南方正常種植的作物,無非就是比占城稻生長周期長,而且產量也低於占城稻而已,南方其實多年之前就已經廣泛種植水稻,那邊很早就開始食用稻米了。李悅也很懷念稻米的味道,可惜的是,長安這邊的主食不是粟米就是面食,稻米雖說也有,但是終究數量並不多。寧州更是如此,那邊就算是正處在黃河流域,那也是旱田多,水田少,哪怕李悅到了之後,花了不少錢疏通河道,開挖水渠,但是,大家還是習慣於種植粟米,麥子,而不是水稻。這也是正常的事情,在後世,哪怕全國各地大米的價格都差不多,北方人依舊覺得只有面食才能填飽肚子,大米飯什麽的吃下去一點感覺都沒有。當然,南方也是一樣,吃慣了大米的人,也覺得面食只是調劑,主食還得是米飯。這種飲食方面的風俗不是短時間能夠改變的,所以,李悅自然也不會多去幹涉。
不過,他自個要去嶺南了,自然是要讓自己吃點順口的。他直接叫人去江南采購了大批量的稻米,命人運送到閩地,另外,李悅府上還開始了大采購,在寧州,在長安,在嶺南,各種李悅覺得可能用得上的東西都買了一大堆,直接命人先運送過去。
之前從未有藩王封到嶺南,因此,那邊自然沒有王府,就算是閩越也曾經有過王國,但是這麽多年下來,也早就因為戰火之類的緣故破敗了,估計裏面的建築材料都被人拆走了。李悅看了一下地圖之後,便打算在泉州那邊建立閩王府,不過在這之前,只能先住在那邊的官邸。
這般一想,寧州那邊的寧王府修建就顯得有些浪費了,從修好開始也沒真的住幾年,也不知道之後便宜了誰!
閩地那邊的王府建造,現在也就是先購買各種建築材料,南方的建築跟北方肯定是有很大區別的,別的不說,北方蓋房子起碼不要考慮臺風。李悅上輩子去武夷山之類的地方旅游過,但是也沒見過什麽特色古建築,所以也搞不清楚這房子應該怎麽建,因此,還是等到了地方再說吧!
總之,李悅如今就是在大把撒錢,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今年順利度過,以後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了!
李悅這邊花錢花得讓許多人都在暗地裏頭盤算這些年李悅到底賺了多少錢,甚至李治都有些懊惱,覺得不該將李悅分封出去,留在長安專門給皇室賺錢多好呢?別以為皇帝就不缺錢了,沒錢的皇帝,說話都不響亮!像是明朝那會兒,崇禎皇帝那算是文人專門教導出來的,滿腦子的理想主義,別看這位很多時候不靠譜,身上還是有著很多優良品質的,起碼他非常簡樸,勤政,為了國事,那真的是殫精竭慮。但是,再如何,也架不住他沒錢,朝廷也沒錢,偏偏那時候又遇上大明風雨飄搖的時候。朝廷沒錢裁撤那些驛站的小吏,李自成被裁掉了,無處可去養不活自己的李自成就揭竿而起了。那段時間農民起義之所以此起彼伏,根本沒法鎮壓,不僅是因為那些率兵的將領不給力,也是因為財政沒錢,沒錢就沒法賑濟那些災民,他們又不能真的如朝中袞袞諸公的意,做什麽安安餓殍,為了填飽肚子,自然是要奮力一搏的。
李治想要成就勝過自個父祖的功業,自然也是缺錢的,現在打突厥,回頭要打高句麗,吐蕃那邊自然也要打,這年頭打仗多半都是虧本的買賣,所以,別以為如今國庫內帑讀很充盈,就以為沒問題了,等到真的打起來了,你就會發現,多少錢也不夠花。別的不說,你這邊嘩嘩的錢財要花出去,而繳獲的東西卻很難變成真正的錢財,這就非常坑了。當然,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對外戰爭最虧的地方其實在於,你就算是地方打下來了,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沒法真的占領,回頭還是得冊封那些土人。這也是為什麽之前朝堂上其實有很多主和派的緣故,主要還是打仗不劃算。當然,如今情況不一樣了,大批的人在棉花種植上頭嘗到了甜頭,已經有人琢磨著是不是能在漠南種棉花了。就算是漠南不要,西域也是要的。而想要真正控制西域,漠南就得抓在手裏,要不然的話,三五不時的就有胡人過來打秋風,誰也受不了這個。因此,如今整體上大家還是想要打仗的。如今想要征討西域的比較多,反倒是高句麗那邊,大家對此興趣不大。畢竟,一直以來,大家固有的印象就是遼東苦寒,雖說能夠耕種,但是一年也就一季,因此,許多人覺得不稀罕。他們可不會考慮高句麗那邊的戰略地位,還有地緣政治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只會看短期的利益。
李治如今已經有一定的資格不去考慮下面人的想法,但是,光是有想法不行,你得有錢!以前對於李悅賺了多少錢,李治其實也沒有直接的印象,之前讓李悅封到寧州,他是減了李悅不少稅的,而且,大唐的稅制裏頭,商稅其實標準很不統一,並沒有針對各行各業有統一的稅率,而李悅嘛,之前簡在帝心,就算是他沒偷稅漏稅的心思,但是下面的胥吏沒事也不會為難李悅不是,因此,李悅的幾個產業幾乎都是按照最低的稅率還打了折扣來的,即便如此,每年的稅收也是一個比較龐大的數字了。但是歷朝歷代收稅,誰也不會看你的利潤,而是看你的營業額,李悅搞出來的東西,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中利潤如何,所以,如今看到李悅遍地撒錢的架勢,便是李治都嚇了一跳。
“聖人是不是後悔了?”武後對於李治已經非常了解了,一看李治的神情就知道他是什麽想法。
李治也不隱瞞,扼腕道:“之前都說十五郎是財神,但是誰也沒想到,十五郎居然這麽能掙錢啊!”
武後笑道:“那也是在他毫無掣肘的情況下,真要是叫十五郎入朝打理,那可就不一樣了!”武後都不用說透,李治就明白過來。朝廷做事,很多時候是不能考慮利潤的,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各方面的權衡,而皇家也是一樣。李唐皇室同樣是一個人事非常臃腫的機構,每年都有大筆的開銷,你以為那些奴婢都會老老實實為你效命,實際上,這裏頭同樣有著大量的利益,你若是不給下面的奴婢足夠的利益,光是憑借一個名義,他們可不會真的效忠於你!這天底下哪有憑空而來的忠誠,皇家的家奴也是一樣,跟著你都不如給鄉下土財主做奴隸,那麽,他們對你能有幾分忠心呢?真要是憑著身份就有忠心,那麽唐朝中後期,也不至於幾個皇帝都受制於宦官了。
李治搖了搖頭,說道:“十五郎現在年紀也太小了,回頭啊,若是他在嶺南那邊幹不下去了,就讓他入朝吧!”
武後卻對李悅非常樂觀,說道:“十五郎做事,從來都心裏有數,他既然選了嶺南,自然不會沒有把握,要不,我與聖人打個賭,如何?”
李治擺了擺手,說道:“罷了罷了,這個有什麽好賭的,朕自然也都是盼著十五郎好的!若是十五郎能夠將嶺南治理好,那麽,我大唐也能少一個麻煩!”
武後沒有給興頭上的李治澆什麽冷水,李悅若是真的在嶺南站穩了腳跟,並且將嶺南開發了出來,李治在朝的時候,自然不會忌憚李悅,可是日後如何,可就不好說了!
不過,做皇帝的人,雖說嘴上都說什麽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但是實際上,大家心裏的想法也都差不多,那就是,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兒孫自有兒孫福,就算是未來嶺南跟中央對立,都是自個的兒孫,肉爛在鍋裏,也不會便宜了別人,所以,武後也便不再多說什麽。
看著李悅財富眼紅的人大有人在,但是這個時候,傻子也不會沒事跟李悅對著幹,人家馬上都要去嶺南了,你再如何,難免要在聖人那裏留個壞印象,另外,其他人也要質疑你的人品,與其這般,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先好好撈上一筆,畢竟,嶺南那邊堪稱是一窮二白,需要的東西多著呢,只怕未來幾年,都有好些東西要從外界購買,這會兒正該跟閔王交好,先將那些賺錢的訂單拉到自個家裏來,說不得,回頭等到閔王在嶺南搞出什麽好東西之後,自家也能占個先手!另外就是,萬一以後自己或者是自家親戚倒黴,被流放到嶺南,到時候還得指著閔王混日子呢!
因此,李悅發現自己如今在朝野上下,人緣一下子好了很多,一說自個缺了什麽,其他人一個個爭先恐後地給自己想辦法。不過是大半個月的時間,李悅就發現,先期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居然已經都集齊了。
李治對李悅也的確是頗為照顧了,一些需要從關中運輸過去的物資,李治直接就命沿途官府幫忙護送,免得路上遭遇什麽意外。
李悅這邊一切頗為順暢,可是,草原上阿史那賀魯就過得非常糟心了,之前他拋下了絕大多數的部下,只留了王庭的親衛還有自個的心腹逃回了草原,頓時在草原引起了很大的怨憤。別說是草原了,就算是在中央集權多年的中原,皇帝要是拋下了自己忠心的軍隊,只帶著貼身的侍衛逃跑,就算是斷後的人是自願的,那些士兵的家人也是會怨恨的。當然,一般情況下,中原出現這種情況,多半也會給予足夠的撫恤,可是,阿史那賀魯就算是有心,但是他能拿什麽去撫恤呢?
草原的經濟結構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時候,抗風險能力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農戶。草原上的風雪,會傳染給牛羊的口蹄疫,還有風沙,蝗災,幹旱之類的,都會造成大片的牲畜死亡,這些對於牧民來說,就是可怕的災難。現在麻煩的地方在於,跟著阿史那賀魯前往中原的都是親近王庭的精銳,也就是說,他們都是各個部族的中堅,失去了他們的保護,那些部族就暴露在了草原上其他實力尚存的部族眼中,在他們那裏幾乎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阿史那賀魯倒是想要趁機吞並幾個部族,但是,如果他只是普通的部族首領的話,這種事情自然是當仁不讓,偏偏他立了王帳,建了王庭,那麽,最基本的公平就得保證,因此,他起碼也得確保這些失去了大量精銳的部族能夠存活下去,即便不得不付出一些草場的代價。
可問題是,他自個損失也很慘重,如今的實力自保都未必能來得及,何況是給其他部族施以援手。要不是他姓阿史那,以及在草原上,血統論其實比中原還要嚴重得多,他這會兒都要直接被人取而代之了。饒是如此,草原上姓阿史那的人還有不少,他們一個個也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要不是聽說了唐軍已經在集結的消息,生怕自個前頭剛剛幹掉了阿史那賀魯,後腳就被大唐給幹掉,這會兒阿史那賀魯就已經倒黴了。
大唐如今也在抓緊時間,冬天的時候,草原上的氣候可比北方還要惡劣,倒不僅僅是寒冷,而是風雪會讓人迷失方向。而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對於軍隊來說,也是死路一條,所以,按照朝廷的部屬,必須要在第一場大雪下來之前,深入草原,直搗王庭,將阿史那賀魯俘虜,帶回長安太廟獻俘,以彰顯大唐的武功。
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只能等到來年了。之所以中原王朝對付草原上的民族一直很難真正取得主動權就是因為這個,比起有著自個的城池作為基本盤的中原王朝,草原民族的機動性實在是太強了,他們隨時可以跑路,一旦跑了,隔個一段時間,說不定他們就能卷土重來!
房遺愛這會兒就在程知節賬下,程知節對他也很照顧,畢竟是故人之子,老實說,比起房遺直,程知節其實更欣賞房遺愛一些。別的不說,房遺愛腦子其實很活泛,不像是房遺直,這家夥其實是個有些古板甚至是刻板的性子,他作為梁國公的繼承人,其實按照他的出身,也該早早入仕為官,但是,當初房遺愛能夠以駙馬都尉的身份,連續幾次,都能占據一個肥缺,而房遺直呢,卻是沒撈到過這樣的好處,由此可見,在李世民那裏,房遺直雖說不至於是爛泥糊不上墻,卻也絕對算不上什麽俊傑。
程知節在外頭的名聲素來就屬於那種魯莽粗疏的類型,這是他的保護色,這麽多年來,開國功臣中獲罪的不少,像是尉遲恭,當年也算是為李世民立下了汗馬功勞,別的不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其實都是他親手殺的,另外,威逼李淵的時候,尉遲恭也在現場,因此,貞觀年間,尉遲恭卻一直表現得非常低調,後來更是借口自己學道煉丹,自個在家裏折騰,根本連自個的府邸都不出,以至於如今朝堂上幾乎就將尉遲恭給忘得幹幹凈凈。而程知節呢,玄武門的事情,他幾乎就沒參與,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李世民對他的信重,一直到李治登基,程知節某種意義上,比李績更得李治的信任,因為大家都覺得這貨是個粗人,沒那麽多精細的心思,因此,根本不覺得他可能會威脅到王權。
而房遺愛呢,這家夥某些地方跟程知節也有些相似,小錯不斷,大錯不犯,以前的時候還是個楞頭青,程知節一度覺得這貨會倒黴。但是,後來簡直跟開竅了一般,在關鍵的時候抱對了大腿,之後只要不犯軸,以後前程都不會差。
程知節這邊,兒子倒是不少,但是真正還算是有出息的其實也就是程懷亮,程知節年紀大了,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個精力的衰退,他如今打仗還打得動,但是再過幾年,他就算是想要再披掛上陣也不能了,不說是體力,只怕腦力都跟不上。他再也無法庇護自個的子孫,所以,他需要給兒子結下一點善緣,日後若是有什麽問題,兒子可以跟對方守望相助。
程知節選來選去,發現最靠譜的還是房遺愛,這小子如今有了孩子,人也穩重起來,以後就算是為了自個兒子,也不會去摻和那些要命的事情了。當年杜荷之所以倒黴,無非就是因為他還沒有孩子,沒有多少牽掛,然後就將自個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了明明其實沒有太多勝算的李承乾身上,要是他有了兒子,你看他還敢不敢這麽莽撞!別的不說,就算是投靠李承乾,也不會將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搭上。李世民或者不會殺自個的親女兒,但是一個外孫,李世民的屠刀還是足夠鋒利的。就算是李世民不殺,但是一個罪臣之後的名頭,日後也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
所以,哪怕知道房遺愛這貨就是來混軍功的,將來不會繼續從軍,但是起碼這小子看得清,知道這個世界上,軍功的重要性。他如今身上最大的汙點就是當年跟高陽公主一起與房遺直爭奪爵位,而若是有了軍功,稍微運作一下,他就也能封一個爵位,如此,以前的汙點就能抹掉大半,他也不用繼續憑借著高陽公主的面子,就能在朝堂上立足!朝堂上那些官員,不怕你有黑歷史,真要是都選什麽道德完人做官,那只怕朝堂上就留不下幾個人了,關鍵問題是你得有用,哪怕你只會拍馬屁呢,皇帝也是需要幾個能拍馬屁的禦用文人的。
房遺愛臉皮厚,拉的下臉,豁得出去,這樣的人,在朝堂上混上幾年就能出人頭地,他欠缺的不過就是一個不錯的軍功作為敲門磚而已。程知節自己已經貴為盧國公,再立下什麽功勞,最多也就是多加幾戶食邑,蔭封幾個子孫而已,其實無傷大雅,而若是能給老程家拉攏一個得力的盟友,那麽,日後有什麽事情的時候,起碼有個能夠施以援手的人。
因此,程知節對房遺愛那真叫一個不吝指點,恨不得手把手地告訴他,怎麽樣才能混上足以封爵的軍功,用程知節的話來說,他當初也就是個縣尉之子,壓根沒學過什麽兵法之類的,跟著自個老子也就是學了幾手馬槊功夫,他能混到今天,一方面是立場堅定,總能找準合適的投靠對象,一方面就是他運氣好,總能夠抓住機會。
“賢侄啊,俺老程呢,這輩子就是這樣,三分是本事,還有七分,主要就是運氣!”程知節蒲扇大的手拍得房遺愛臉都苦了起來,“你小子呢,一看就是個有運道的,你好好聽我的,說不定你就能擒拿到那個什麽阿史那賀魯了!對了,你認識那貨是誰的吧?”
房遺愛訕訕地說道:“侄兒不敢奢望這等大功,只要能作為先鋒,率先攻入王庭,侄兒就滿足了!”
程知節又是哈哈一笑:“賢侄盡管放心,只要俺老程趕到,定然教你做這個先鋒!”
房遺愛為了自家的未來也算得上是在殫精竭慮了,高陽公主卻是在長安日夜擔憂。剛開始人走的時候,高陽公主還能當做是他就是準備走個過場,糊弄個軍功回來,但是等到之後跟房遺愛通了幾次信之後,高陽公主就有些不放心了,多年夫妻,就算是一開始有些磕磕巴巴,時間長了之後,大家也有了足夠的了解和默契,只聽房遺愛身邊的隨從說的幾句話,高陽公主就知道,房遺愛這次抱著的決心。高陽公主頓時就擔心起來,只是她總不能跑過去跟房遺愛說,我是公主,你只管吃我的軟飯就行!事實上,這些公主除非是自個養面首,在她們心裏,其實面首就跟男人的小妾一樣,只需要長得好,能討自己歡心就行,但是對丈夫,但凡是有點感情的,都不會希望丈夫是什麽只知道混吃等死的窩囊廢。
京中之所以不少公主跟駙馬關系不睦,其實也是因為駙馬不合她們的心意。她們作為公主,自然希望自個的丈夫就算不是什麽英雄豪傑,怎麽著也該是個翩翩公子,總得有些閃光之處。但是呢,這些駙馬原本就是一幫二代甚至是N代了,富貴了這麽多年,一般也是長於婦人之手,就算原本還有幾分聰明,但是從小嬌生慣養,家族也不強求他們一定要讀書習武,尋一個前程,因此,這些駙馬多半其實都比較平庸,這難免叫這些公主覺得不滿,自己金枝玉葉,嫁什麽人不行,結果搞到最後,選的居然是這樣的貨色。心氣不平之下,這些公主會作出什麽樣的事情都可以理解了。
高陽公主一直以來跟房遺愛關系不錯,她之前要謀奪梁國公的爵位,一方面是覺得自己委屈,堂堂最受寵的公主之一,最後嫁的就是個不能襲爵的次子,叫高陽公主很難心平氣和,另一方面也是為房遺愛委屈,就因為是次子,就啥也撈不著,所以,她才頭腦發熱,幹出那樣的事情來。之後卻是害得房遺愛連原本的差事也丟了,高陽公主雖說看著是個飛揚跋扈的性子,其實心裏頭還是有些心虛的,只不過驕傲慣了的她從來不會表現出來而已。
原本高陽公主都覺得房遺愛就這樣做一個富家翁她也能心滿意足了,結果房遺愛居然是個心氣高的,想要靠著自己出人頭地,高陽公主一邊覺得憂心,一邊又覺得驕傲。
高陽公主不是什麽喜歡佛道的性子,以前去什麽道觀寺廟,其實都是去玩的,對於什麽神佛一流並沒有多少虔誠,無非就是順帶拜一拜而已。如今丈夫人在草原,高陽公主也不能免俗,更是大手筆地給長安的那些道觀佛寺都添了香油錢,祈求神佛保佑房遺愛能夠平安歸來。
如今和離在家的新城公主也被她拉過去好幾次,還說什麽順便幫新城公主求一求姻緣。新城公主對此不感興趣,她如今對於什麽姻緣並不感興趣,一個人的愛其實是有限的,新城公主的愛已經給了長孫詮,在短時間內,新城公主沒有足夠的力氣再去愛一個人了。何況,所謂一嫁隨父母,再嫁由自身。新城公主若是不想,其實李治那邊也不會強求。起碼如今朝堂上也不存在需要李治用新城公主的婚姻去拉攏的人,他就算是再給新城公主賜婚,初衷只怕也是為了新城公主好。
新城公主如今見識得多了,她的世界不再只是兄長還有家庭,她覺得自己應該更多地為自己而活。因此,在高陽公主說什麽要為新城公主求姻緣之後,新城公主就對什麽道觀佛寺敬謝不敏了!其實不僅是高陽公主,其他那些公主甚至是李治也會旁敲側擊她的想法,很多都覺得她應該再嫁。這讓新城公主非常心累,難不成作為女人,哪怕是公主,除了嫁人之外,就沒別的出路了嗎?
新城公主擔心在自個府上也能遇到上門催婚的,思來想去,發現只有在李悅這裏,沒人會問她再嫁想要選個什麽樣的人,因此,新城公主幹脆就跑李悅這邊來了。
李悅還在為了嶺南的開發做計劃,雖說人還沒到,但是大致的計劃得先做一下,他從李治那裏弄到了嶺南的輿圖,自個在王府搞了個沙盤,然後就看著沙盤琢磨什麽地方適合幹什麽,然後做上標記。
新城公主到的時候,李悅還在那裏擺弄那個有些簡陋的沙盤,新城公主倒也沒有吃驚,實際上,沙盤這個東西很早就有了,據說漢朝的時候,就用米粒做成沙盤做軍事推演,不過沙盤這東西攜帶不容易,而且,這年頭的測繪技術也很一般,能夠在沙盤上做的記號,其實在地圖上也能做,這年頭軍方也沒有用沙盤推演的習慣,所以,這玩意並不多見。新城公主之所以不吃驚卻是因為沙盤這玩意其實在另一方面用得很多,也就是建築方面,唐朝這會兒要建造什麽宮殿之類的,很多時候就會先做出一個模型什麽的出來,樣子就跟沙盤有些類似,當初李治給新城公主修建公主府的時候,她就見過,如今無非就是將閩地化作了沙盤而已,因此,她並不以為怪,而是湊了過來,看著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